夜攝營之「一張照片的作成」
以燭光、營燈或電筒為帳篷打燈,由於是長亮的光源,主體如受到風吹飄動,效果就會比較濛。如果想把帳篷影得清晰一點實一點,可以運用閃光燈作為光源。配合閃燈觸發器(引閃),更可以以一枝閃光燈模擬多枝的效果。
聽落有點複雜,先看看部分夜攝營相片吧。
閃燈令黑夜不再黑。
這張拍攝時下著毛毛雨,雨粉落在鏡片,把閃光燈放在鏡頭前方旁邊。閃光燈的光被雨點反射,形成此效果。
月光是個頗佳的環境光。
有時調得光一點更有氣氛。
夜攝營之「一張照片的作成」分享用一枝閃光燈夜攝帳篷。
其實原理只是慢快門配合閃光燈。在一般studio 環境下,當按下相機快門掣後,相機開始曝光,閃光燈亦被觸發而發出閃光以獲取理想光線,然後相機停止曝光。這個過程通常只有數百分之一秒。言而,在月光下,如果要拍攝理想的環境光,須要配合慢快門。曝光時間要長一點,可能需要1-4分鐘,視乎相片所須光度。
這些多了的時間就是我們要把握,令閃光燈在這段時間發閃,作為帳篷和環境的光源。
這張相片刊登於十月份的JET Magazine。記者們一聲唔該,我們就把照片分享了給他們,幸好地雜誌的排版挺不錯,完好地帶出了照片的美。但這張相片到底是怎樣拍的呢,過程又是如何?在這以這張相片為例試分享一下其「作成」過程,你們也試試吧。
工具:
– 閃光燈一枝
– 濾色片
– 閃燈觸發器(引閃工具)
– 快門線
– 三腳架或其他固定相機用具
– Trial by error 精神
相機設定
建議使用有B快門相機,使用快門線,開啟B 快門。
可設定曝光延遲0.4 秒(視乎相機是否支援)和倒數自拍設定,以減少震動。
ISO100-400,除了是對耐性的考驗 (ISO 設定與曝光時間有反比關係)外,更要看風勢和雲量,不同的曝光時間對此所得出的效果都有大分別,這點可以再探討。
曝光大概1-4分鐘,視乎現月球盈虧,現場光度和其他相機設定。
建議用RAW 拍攝及關閉減噪功能。
白平衡(White balance)
是值得注意的一環。夜攝相片的色溫通常是偏黃色,相機白平衡可先設定為白熾燈(Tungsten)。
閃光燈白平衡
閃光燈的色溫大概是5000k。5000k 代表甚麼不太重要,最重要知道它在相機的白平衝設定下會偏藍。因此須要使用白熾燈濾色片(橙色) ,「過濾」閃燈的光的色溫,以配合環境光的色溫,讓機相一次過處理。
閃光觸發
曝光其間,配合引閃工具,以閃光燈作帳篷和環境的光源。無線引閃。
通常無線閃燈觸發器會由接收器和觸發器組成。觸發器發出無線電予安裝於閃光燈的接收器,解發閃光燈。於此,我們安裝接收器於閃光燈,而觸發器則手持。觸發器通常會有一個鍵去測試接收器和觸發器是否能夠溝通。而按下測試鍵,亦即觸發閃光燈,就是我們曝光的工具。閃光引閃。
此方法外置閃光燈必須支援光引閃,並設定為用光引閃。
使用有閃光燈的便攜相機(compact DC),強制開啟閃光燈,向外置閃光燈的光感應元件發閃從而觸發閃光燈。應用此方法須注意便攜相機的閃光燈方向,避免向著相機發閃並盡量調底閃燈光度(高ISO,大光圈)。其實聲音也可以引閃,不過對野外來說太嘈吵了吧。
閃光燈設定
設定為手動曝光,方便控制光度。
每枝閃燈的輸出力也不一樣,但經驗上可由1/4 或1/2 開始試,直至找到理想的曝光。
設定變焦至廣角範圍,可避免光源過份集中,令帳篷的光度不平均。亦可用柔光罩。
曝光
帳篷是基本上固定的拍攝主體,所以即使閃燈在不同的時間補光,得出的外形變化亦不會太大。創造條件以一枝閃光燈去模擬多枝閃燈的效果。當相機開始曝光後,攜著閃光燈和上面提及的閃光引閃或無線引閃到所需的位置觸發閃光燈,然後回到相機關快門。以上圖為例,總共在3個位置向不同方向觸發了16次閃光燈(如沒有記錯)。
上圖為閃光燈位置與輸出力參考數值,以Nikon SB800 為基準,使用F/10光圈,ISO200(綠色為金字塔營,泥色為另一隻營的位置,還有留意閃燈的方向參考)。
1. Full power,相機右方,斜向下,閃2次
2. & 3. Full power,向左右兩邊草,每邊閃2次
4. Full power,由營底部向營內部左上方
5. Full power,由營底部向營內部右上方
6. 1/4 power,由營中部的邊位向相機
7. & 8. Full power x 2,向左右兩邊草,每邊閃2次
9. 1/4 power,由營底部向營內部左方
10. 1/2 power,由營底部向營內部相機方向
11. 1/4 power,由營底部向營內部右方
如果閃燈從帳篷後方發閃,光透出帳篷令它看上去更飽滿更有空間感,注意:通常燈光燈的顯示屏和指示燈都有發光,移動時避免向著相機。
歡迎到我們Facebook 分享一下作品,更歡迎分享其他攝營技巧。
Happ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