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in read

山野測試:Sigma DP1 Quattro

SDIM0496 (1)

Sigma DP1 Quattro in the Wild

SDIM0470

SDIM0477 SDIM0454

SDIM0505

SDIM0490

SDIM0087

由年頭的CP+2014開始,新機最受注目的除了是Foveon 新一代的Quattro direct image sensor外,更多的討論聚焦在它的外型設計,兩個極端:要不是極度喜歡就是極度討厭。

SDIM0119

Sigma DP Quattro 系列除了在外型設計上有爭議外,亦有評論指新設計好難揸、手感差。

SDIM0123

可以試試:食指和中指鎖在機身前方,無名指和尾指在下方托起機身,母指按快門鍵,而母指第一關節可以控制轉輪,像海鷗相機般置於腹前拍攝。對於Sigma DP 系列新設計,這樣的揸法比起以傳統的DSLR揸法合理,但敗北的地方是屏幕設計卻不能微斜向上,災難⋯⋯

SDIM0500

外型還是其次,內在才是最重要,對於畫面質素有要求的朋友,無論有沒有用Sigma,都一定會聽過Foveon 的direct image sensor。Foveon感光元件在低ISO的威力相信沒有人質疑,由DP到DP Merrill,沒有 low pass filter、更真的色彩演繹和高解析度,Resolution 和Color 是整個系列最大的賣點。

layout

 

(Source: imaging-resource.com)

雖然這一代的Quattro不再是每粒pixel 都有3原色感應,而是1:4,4粒藍色和感光pixel,對1粒紅色,再下面1粒綠色。對比起上一代Merrill sensor,這樣的設計要做interpolation,理論上表現應該比上一代稍遜。詳細筆者非工程師,亦無謂深究。當然有失必有得,由於下層的感光元件比較大,相對ISO 表現一定有所改善、另外輸出像素、電池用量亦受惠於新設計。筆者沒有大台的printer,但在電腦面前,新一代的sensor 已經展現極高解析度。

SDIM0079

SDIM0089

色彩層次非常豐富,獨特色調亦是筆者喜歡的地方,有近似菲林的質感,非常出色。有點像一般sensor在Lightroom 加了Clarity,可是那色彩、解析度和層次可說是接近中片幅相機的質素,同像素輸出的Bayer-striped sensor是無法媲美的。筆者發現Sensor 在極端光位的比較「易爆」,用家需要格外留意曝光值。

不過,眩光是要注意的問題。當相機對着強光,於某個入射角會呈現綠色眩光。這個問題似乎跟鏡頭沒有關係,使用遮光罩亦無法解決,是感光元件導致,拍攝時要留意。

SDIM0077

SDIM0083

Sigma 50/1.4 art 開始,相信很多人已對Sigma 鏡頭刮目相看。DP1Q的19mm (28mm equivalent) 鏡頭整體上表演非常優秀。f/2.8光圈以現代標準來說不算大,應該是要平衡體積和重量,不過不失吧。光圈全開下,中央位置銳利度非常高。收一、二級光圈只有畫面遠邊位置的銳利度有明顯變化,f/4-5.6表演達至頂峰。Vignette亦是,光圈全開有頗明顯暗角,收一、二級光圈已見到明顯改善。

DSC03865

日光下對焦表現滿意,速度不算快但一般街拍迎刃有餘。室內及暗位對照表現一般,偶有迷焦,使用廣對焦區域及對高反差物件稍有改善。切換手動對焦非常方便,只需按操控鍵上方,扭動鏡頭對焦環,選擇對焦區域的畫面就會被放大,這個切換流程很順手。總括來說,自動對焦非常準確,暗位有時會迷焦,但MF切換方便。

SDIM0428

SDIM0432

相機整體速度,分拍攝前後兩期看,這樣對dp1q比較公平。由開機,對焦到拍攝表現很好,快速、操控設計流暢,特別值得一提是Shutter lag,接近即時,時間短能媲美高階機。拍攝後是等待的開始,menu 可以設定拍攝後即時preview,但如果要放大睇清楚,請等4、5秒(RAW+JPG),讓相機先把檔案寫入SD card (File size// RAW: ~5-60 MB ; JPG: ~11-14MB)。

要看Foveon X3 sensor 的真正威力,要選擇用RAW 檔拍攝在電腦轉TIFF/JPG檔。能夠支援Sigma 的 X3F RAW的軟件不多,暫時Adobe Lightroom 和 Apple RAW (Aperture/iPhoto) 都不能讀取DP1Q的RAW檔,即使將來可以也不能夠保證輸出的相片質素。Sigma 有自家開發的 Sigma Photo Pro,可是操控比較慢和不夠聰明,每調一次設定都要等數秒才看到效果。更改白平衡設定需要大概9秒才完成預覽, RAW 檔轉 JPG請等29秒 (27-inch iMac, 3.2GHz Intel Core i5; 8GB RAM),想起菲林時代了吧?

選擇影RAW再做基本post process 需要大忍耐力,但保證,等待的時間是值得花,以下是機內in-camera 既JPG檔和由RAW轉JPG的比較。

rawvsjpg

關於眩光問題,Sigma 應該是知道並嘗試在Sigma Photo Pro修正。可是這種Sensor修正比鏡頭修正難上百倍,估計是憑相片顏色判斷光入射角再評估影響範圍然後修正。

dp1collection

左: Sigma Photo Pro修正 ; 右: In-Camera Jpg (按圖放大)

dp1flare

修正過程是自動的,沒有選項,有機會殺錯良民。

有評論說 Sigma得了外星科技,應該更準確地說成:Sigma DP Merrill 於現有科技的限制下,取捨了了速度,電池持航,額外功能,把畫質推上極緻,而Quattro時代是back to the earth。Battery life (~200 shot; CIPA) 對比上一代似乎是進步得太多。操控更加順手,速度、轉setting得心應手。新設計可能帶來使用上不便(pack入袋),但說到底還是能吸引別人眼睛。起初對着這部相機非常矛盾,看着它,你可以找一百個地方去批評。但使用後會發覺只有一個有優點就可以彌補她的缺點,特別是當回家後看著那些相片,回味。

另有Sigma DP2 Quattro試用, 更多相片。

SDIM0435

Merry Christmas – Dec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