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八月 Gear List
- 26 September, 2013 -
- View: 13,165 -
- Gear Talk, Others -
- Tags : Gear List, Gear Talk, Lightweight, Minya Konka, UL, 裝備, 裝備列表, 貢嘎, 超輕, 輕量化, 輕量化徒步
- 4 Comments
上一年的貢嘎八月徒步系列文章還欠自已的一個裝備類文章,在開始這個裝備列表之前,我們先回想一下目的地的情況吧。貢嘎徒步路線位於四川高原,海拔3000﹣4900之間,五日四夜徒步約75公里左右也即每天前進約15公里,預計天氣陰天下雨,夜間氣溫零度左右,路線也沒有高難度的地形需要穿越,但沒想到八月下起雪來了…。
我們沒有請嚮導和「背夫」,三人隊伍一切自理再互助,每個人都有自已一套裝備。我的裝備選擇當然是輕量化為主,而同行的隊友則重裝出動,對於初次以輕量化在高原地區徒步,隊友的重裝給了我很好的心理狀態。根據上面的目的地描述,我們要面對的主要是雨季,另外就是六日(後備一日)的食物,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輕裝出行,更多享受山野和拍拍照。
出發前的幾小時,正在整理裝備,主要是食物的安排比較廢心,其他的裝備考慮其實和平時輕量出行的都差不多,所以說平時你有幾熟悉你的裝備,他是否值得你的信賴? 這時的裝備選擇會是一個考驗。
基本裝備可參考下邊列表,至於另一大類「消耗性物品」食物和燃料沒有詳細紀錄在內,食物要輕量是一個難題也是一門學問,這方面我完全是新手,基本上食脫水米飯搞定。
食物:早餐和晚餐開爐,中午就吃干糧;以每日約3000-3500卡路里的份量去安排食物,早餐吃面或是粥(脫水米煮成),中午主要是肉干、不同的朱古力、晚餐就統一脫水米飯加少許蔬菜和脫水湯包。
燃料:使用只有7克的貓糧罐酒精爐,因燃料不能帶上飛機,也擔心在四川不知能否方便買到95%的酒精,但最後也解決了。燃料方面計算也要準確,早晚煲兩次簡單煮食,再加每日煲500升毫升水煮咖啡、茶,每日燃料消耗約80克。
- 清澈的雪山水,但還是殺殺菌吧,下次可能不帶。
- 主要糧食脫水米飯,味道不錯。
- Cuben的防雨裙子,也有著些少的保溫作用。
- 輕量化而言這是奢侈的裝備。
- 沒想到下雪呀,要換對高筒的登山鞋。
- 路糧2,有空就吃幾顆。
- 填飽心靈的東西,必帶。
- 下次找些可以生食的蔬菜。
- 必帶的東西,過河或是營地穿。
- 必備衛星電話,跟女友報平安。
- Z-Lite 行走時做背墊,營地當坐墊,睡時再當睡墊。
- 用了幾年的三層的eVent Jacket還不錯,也耐磨。
- 一個值得你信賴的400克充絨的睡袋。
- 全部帶了問號釘,有些地形不太好用,下次要帶棺材釘配合用!
- 全程都是根據其他山友的GPS軌跡導航行走,不用時關機省電。
- 我的路糧1和同伴的午餐肉相比。
- 一人用空間剛好,可惜帶錯地釘,下次考慮用A-Pole更多空間。
- BD的Z-Pole 表現超不錯,值得擁有一對。
- 隊友的Bivy,其實挺不錯,可以考慮帶。
- 看到散裝的脫水米嗎?
- 高原地區,酒精表現不差,會考慮再使用。
- 這是第五天早上食的米飯。
- 我的煮食系統,簡單煮食應付有餘,還會繼續用。
基本裝備列表,五日四夜貢嘎徒步和二日一夜四姑娘二峰,此次夏季高原徒步也沒有特別的新裝備,用的都是平時在香港玩樂使用的哪些,這個裝備列表是不預期會下雪的天氣。
背包類:
– huckePACK背負這樣的重量一絕,找不到任何缺點了。
– 背包內層防水袋,實質就是一個大的透氣膠袋,相比起一般Rain Cover更全面防水。
– Z-Lite做Pack Frame營地時可做坐墊,睡覺時哪不舒服又可墊哪裡。
– Front Pocket是必備的裝備之一,GPS,干糧都放入去。
帳篷類:
– Khufu Sil也是值得信賴的裝備,但在扎營時沒想到會下雪,所以有一晚要不停的往外面推雪。
– Tyvek footprint 下次這種天氣會改用Sil。
– 帶了全部問題鈦地釘,下次可以和棺材釘混著帶,不同地形使用不同的釘。
睡眠類:
– ASI Design 400克充絨的睡袋,面料透氣防潑水,使我不用顧慮的在充內倒汗水的帳篷內亂轉可也,第二天就晒晒收起。
– TrangoWorld Pad第二天在營地又冷又累,直接鋪在雪上就睡了,夜時覺得背部是有點冷。
– Pillow Sack一個帶絨面的雜物袋,已經很不錯。
煮食類:
– 這個組合的煮食系統都很滿意,會繼續使用。SP Short Spork可以換更輕的,Kupilka 21和Platypus 2L 水袋也可以不帶。
– Water Treatment 131克的紫外線殺菌,是為是每天不用煮水,殺菌直接喝的。
衣服類:
– ID Thur Jacket 三層eVent用了幾年表現還完美,又耐磨穿林時也不用錫住用。
– Rain Skirt防雨外主要也可保持大腿部分的溫度。
– Slipstream Smock可以不帶,但不想一直穿著eVent Jacket,透氣度較好也不像eVent Jacket哪樣太熱又除又穿,也較舒適。
– Fireball Smock 也是挺喜歡的中層保溫,使用Primaloft棉,這件是樣版有個特別個袋鼠口袋,下次再介紹下。
– IO Bio Merino Hoody 徒步時主要穿這件,另一件Baselayer是Montane Dragonfly當後備,整個旅程11天IO Bio可以說點味道都沒有,細膩的羊毛還是很舒服,唯一不太好就是帽子的設計,所以去年我換了件Ibex的。
其他:
– Dakota 20 GPS 使用上很方便,我們全程是參照其他山友的GPS紀錄行走。
– 唇膏也是很重要的用品之一。
– Klaus X6放在小口袋,和朋友的口燈互補不足的燈光。
小弟最近瀏覽互聯綱,在無意間發現閣下之綱站。拜讀先生文章,獲益良多。
現有一疑惑,文中提及Tara兄每曰煲水500升(Liter)。在户外三人露宿計算,這數量是不少,但燃料卻衹需80g。請問是怎樣辨到?小弟是初哥一名,望先生賜教。
謝!
Mason,謝謝賜教!
實際每天煲水500ML,也只是個人沖咖啡之用,文中打漏個「毫」字,已修正。謝
看到楼主照片,好轻量啊!好像衣服带的比较少?,睡袋和帐篷裹的比较小?
如果預算下雪應該會帶厚一點的保暖層,但上面都東西除了睡墊其他都很好。